平遥牛肉作为山西“四大名吃”之一,以“肉质酥软、咸香透骨、入口即化”的独特风味闻名,其核心在于选料的讲究、香料的精准配比以及长时间卤焖的工艺。传统做法需耗时2-3天(含腌制、卤制、焖制),但家庭可简化流程,保留核心风味。以下是基于传统工艺的家庭版制作指南,重点解析调料配比与关键步骤:
一、原料与调料(以5斤牛腱子肉为例)主料牛腱子肉(首选牛前腱,筋膜多易成型):5斤(约2500g)
核心调料(香料包)辛香料:八角5颗、桂皮1根(约5g)、草果2颗(拍裂去籽)、香叶3片、丁香3-5粒(不可过多,易苦)、花椒15g、干辣椒5个(可选,增香不辣)、肉蔻1个(拍裂)、白蔻5g、砂仁3g、山柰3g(增辛香)。
调味料:盐80-100g(分两次用)、生抽100ml、老抽30ml(调色)、料酒80ml、冰糖30g(提鲜增亮)、生姜50g(切片)、大葱半根(切段)。
老汤(关键增香):若有陈年卤汤(至少1年以上),可加1000ml;无老汤需熬制基础汤(见下文)。
二、制作工艺(家庭简化版)1. 选肉与初处理(去腥味是关键)牛腱子肉剔除表面多余脂肪,沿筋膜纹理切成5-6块(每块约800g,保留完整筋膜,卤制后易成型)。
冷水下锅,加30g生姜、20ml料酒,大火煮沸后撇净血沫,捞出牛肉用温水冲洗干净(避免肉质遇冷收缩,后续难入味)。
2. 浸泡去血水(提升肉质纯净度)牛肉放入盆中,加清水没过(约3L),加10g盐、10ml料酒,浸泡4-6小时(中途换水2次),彻底泡出肉中血水(减少腥味,卤制后汤更清澈)。
3. 熬制基础卤汤(无老汤必做)锅中加清水2.5L(需完全没过牛肉),放入剩余生姜、大葱、生抽、老抽、料酒,大火煮沸。
加入所有辛香料(八角、桂皮等),转小火熬20分钟(激发香料香气),捞出葱姜(避免过烂发苦),即得基础卤汤。
4. 第一次卤制(定底味)将泡好的牛肉放入卤汤中,加剩余50g盐(总用盐量80-100g,根据口味调整),大火再次煮沸后转最小火(保持汤面微沸,冒小泡)。
加盖慢卤2小时(牛腱子肉较厚,需确保中心无血水),关火后让牛肉在卤汤中浸泡4小时(利用余温渗透入味)。
5. 焖制增酥(传统灵魂步骤)卤好的牛肉捞出,用重物(如盘子+水杯)压在牛肉上(模拟传统“石压”工艺),静置6-8小时(或冷藏过夜),使肉质紧缩、筋膜软化。
取出牛肉,拆去表面多余筋膜(保留内部自然筋络),重新放入原卤汤中(若汤量不足可补热水),小火慢卤1.5-2小时(此时火候需更弱,避免煮散)。
关火后自然冷却,让牛肉在卤汤中浸泡过夜(至少8小时),充分吸收卤汁风味。
6. 收汁与保存食用前,将牛肉从卤汤中取出,拆分成小块,可淋少许卤汁增味。
剩余卤汤过滤后冷藏(3天内)或冷冻(长期保存),下次制作时为老汤,风味更醇厚。
三、关键技巧与调料配比解析香料比例:辛香料总重约50g(占牛肉重量2%),其中花椒、八角、桂皮为主味(占比60%),草果、丁香等为辅助(避免掩盖主香)。丁香、山柰等味道浓烈的香料需严格控制量(≤5g),否则易苦。
盐的使用:分两次加盐(浸泡时10g+卤制时50g),确保盐分缓慢渗透,避免肉质发柴。最终盐度需达到“咸鲜入味但不齁”,可通过尝卤汤调整(卤汤应比正常汤稍咸)。
火候控制:全程以“微沸”为核心(汤面仅冒小泡,无剧烈翻滚),避免高温破坏肉质纤维,导致口感硬柴。焖制阶段是肉质酥软的关键,需耐心等待。
老汤的作用:老汤中积累了多次卤制的香料精华和蛋白质,能大幅提升风味层次。家庭无老汤时,可在基础卤汤中加10g黄豆酱或1勺腐乳汁(替代发酵风味)。
按照此方法制作,成品牛肉切开后筋膜透明如胶,肉质酥软不柴,入口咸香透骨,卤香与肉香完美融合,接近传统平遥牛肉的风味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